去年夏天,太郎的奶奶過世了,我第一次參加了日本的喪禮
在奶奶過世的幾個月前,我家鄰居的加藤爺爺也過世了
為此,我有了在日本的「通夜」(日本的守夜)初體驗
去之前,還Google了很多相關知識
那時就想說,之後有機會應該整理成一篇文章
讓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也算是分享點豆知識)
〔日本的喪禮文化〕
日本是個信仰多元的國家,尤其以神道與佛教為重
但許多日本人信仰並不專一,因此大家或許在網路上看過
日本人「慶生在神社、結婚在教堂、下葬在佛寺」這樣奇妙的一句話
順帶一提,神道裡面視死為污穢之物,因此神社裡面是沒有墳墓的
有墳墓的都是佛寺,大家下次來日本也可以偷偷觀察一下
(神道要立墓的情況,似乎會去找專門的靈園設立)
總之,提到日本的喪禮,最常見三個字:通夜、葬儀、和告別式
而他們有什麼不同呢?
【お通夜(おつや)】
家人與親友們陪伴死者度過最後一晚(類似台灣的守夜)
以前通夜通常是在自宅舉行,一直到天明
不過現代人忙碌,在殯儀館舉行的人轉為多數
流程也從原本的通宵,改成約莫 2-3 小時的長度「半通夜」
通夜通常是在逝者往生後的 1-2 天之內舉行
決定好場所後,家屬會電話/訊息通知親友逝者已逝的消息
通夜舉行之前,會先「納棺」
也就是整理遺體、將遺體放入棺材的儀式
通常只有家屬或是非常親近的人參加
在整理遺體時,會為逝者化妝、裝上壽衣
日本電影「送行者」就是講述日本禮儀化妝師的故事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西卡還滿喜歡這部電影的
而正式的通夜,多從傍晚 6-7 點之間開始
家屬通常會請來僧侶焚香誦經
誦經完畢後,喪主跟親屬、以及參加的友人,便會按照順序焚香致意
等所有人都致意完後,僧侶會再以幾句話總結,結束通夜流程
有時通夜結束後,喪家會準備膳食給參加的親友食用
不過依照地區的習俗不同,準備膳食的時間點也有不同的樣子
甚至現在流行精簡化,沒有也是常有的事
【葬儀(そうぎ)・告別式(こくべつしき)】
「葬儀」通常帶有比較濃烈的宗教色彩,是為逝者祈求冥福、下葬的儀式
若是佛教則有僧侶燒香誦經、神道的話是神官祈禱祭詞、而基督教的話則是聖書朗讀
參加者多為家屬、或是非常親近的親友
「告別式」則免去了這些宗教色彩,開放給家人、一般親友、以及公司同事等參加
目的是為了與逝者做最後的告別,祈禱、獻花等等
由於告別式通常夾在葬儀之間舉行,所以兩者經常被混淆或是歸為一類
不同於通夜,告別式和葬儀是在白天舉行
現在日本流行火葬,所以基本上是先跟火葬場預約時間
再推算回來看葬儀應該於幾點舉行,大概都是 2 個小時左右
〔太郎奶奶的喪禮〕
之前去參加加藤爺爺的通夜時,是在滿大的會場舉行的
因為加藤爺爺以前是老師,會場擺滿了他以前學生們送的「供花」(致意的花)
(據說供花的順序是,與逝者越親的人,花會擺的離祭壇中間越靠近)
不過太郎的奶奶是用現在流行的「家族葬」
也就是少人數、只邀請親近家屬的小型喪禮
舉辦的地點是大阪的「都島喪祭」(以下照片都是官方網頁抓的)
它的外表因為沒有什麼宗教色彩,看不太出來跟殯葬事業有關
因為在這裡舉行了通夜,所以裡面還有榻榻米空間可以休息、睡覺
也有提供衛浴設備,甚至吹風機、備品那些也都非常完善
坦白說就像是間小旅館一樣⋯⋯
然後就邊看電視邊摺紙鶴,聊一些和奶奶有關的事情,氣氛很歡樂
(旁邊的小房間有一個粉色的棺材,奶奶就躺在裡面
因為棺木沒有蓋上,還看得到奶奶,所以我們摺一摺紙鶴,還會過去跟奶奶講話聊天 XD
是說「納棺」時,通常會在棺材裡放入逝者喜歡的物品、食物、信紙等
我在參加太郎奶奶的通夜時,也有寫信給奶奶
我跟太郎的奶奶沒有到非常熟,就是過年時會遇到
然後也一起出去吃過幾次飯,每次回太郎老家時,奶奶也都在
奶奶每次吃我從台灣帶去的伴手禮,都會笑得很開心(奶奶牙齒不好但很愛吃)
我其實不太知道奶奶到底知不知道我不是日本人 XDD 因為奶奶也很高齡了
直到通夜時,我婆婆(太郎的媽媽)才告訴我,奶奶其實非常喜歡我
主因是因為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吃火鍋,那是一間要脫鞋的餐廳
後來要離開時,我看奶奶彎腰有點吃力
就走過去蹲下幫她穿了鞋,後來奶奶對我就非常有好感
是說這位奶奶是太郎的外婆,也就是媽媽的媽媽
所以我們這次去參加時,太郎的媽媽也一直跟我道謝,說很開心我們花時間去
有時覺得日本人真的即使家人間都好客氣呀,尤其太郎媽真的對我很好、很在乎我的感受
就是因為這般客氣,所以像奶奶也才會把別人付出的一點好(幫她穿鞋)
這樣珍視地放在心上吧
雖然太郎的家人之間對彼此有一份尊重和客氣
但他們感情真的滿好的,明明是通夜,但聊天的內容都很歡樂
然後講是講通夜,但半夜一點多我們都還是鋪床睡覺(大家好幾個人擠圖片中的榻榻米房)
早上起床後,我們梳妝打扮,換上喪服,開始喪儀的流程
因為是去年的事情,我也有點記不得了
但就是有請僧侶來誦經,然後我們輪流燒香致意(晚點會介紹)
僧侶誦經的部分,就跟台灣很像,只是更簡短,然後音樂很小聲
結束之後,就要將棺木蓋上
但在蓋上之前,我們一人拿了一樣奶奶喜歡的糖果餅乾
把昨晚寫的信,還有點心放到奶奶的身旁
奶奶身穿喪服,看得出來有化妝,坦白說,真的就跟睡著了一樣似的
其實在奶奶過世的前幾個禮拜,我才跟太郎去醫院看過她
那時太郎還猶豫要不要去,因為剛好那陣子很忙,而且醫院又很遠
但我跟他說,有機會就去吧,拉著他出門
沒想到才剛去完沒過多久,奶奶就過世了,只能說命運有時就是這樣
我們把東西都放進棺木後,大家都哭了
雖然昨天的氣氛很歡樂,但想到以後聚會時沒有奶奶在旁邊
看不到她吃點心時,笑得像個小孩子的笑容,就覺得非常感傷
沒想到正當大家沈浸在悲傷的氣氛時,殯喪人員居然端出了一盤鰻魚XDDDD
雖然說不是不可以啦,但大家看到那盤鰻魚時,都整個「???」的臉
不知道為什麼,放生食就是覺得很有趣
工作人員還一臉虔敬地解釋,說因為知道奶奶喜歡吃鰻魚(應該是事前有跟太郎媽打聽過)
所以準備了鰻魚,祝福奶奶極樂往生
我想說,哇那如果奶奶喜歡吃和牛,他們就要破費ㄌ⋯⋯
正當我很努力維持臉上表情時,太郎妹悠悠說了一句「等等火葬時⋯⋯應該會很香吧⋯⋯」
後來蓋上棺木時,我們真的是又哭又笑
結束後,我們跟著棺木一起前往火葬的地點(北斎場)
我們到的時候,旁邊也有其他人在舉行火葬
有看到年輕男子獨自帶著幾個小孩的,我就在心裡想,不知道是不是來火葬媽媽⋯⋯
看到那些畫面,心裡都覺得很難受,但意外地,現場的人情緒都很平靜
不曉得是不是日本人情緒比較不外露(?)沒有那種哭天搶地的畫面
我們幾個圍在太郎奶奶的棺木旁,看著工作人員將奶奶推進去火化
因為火化需要一點時間,所以工作人員請我們去大廳處休息
等火化完畢後,又把我們帶回上面的空間
把奶奶推出來時,棺木什麼的都已經不見了,只剩下一些骨頭的輪廓
工作人員還非常仔細地一直跟我們講解,這是大腿骨、這是手指頭、這是⋯⋯
後來,我們一人用鋏子撿了一塊骨頭,放到骨灰罈裡面
最後工作人員會幫忙把骨灰整理收納到骨灰罈裡,再交給家屬
到這邊,喪禮就算是完整的結束了
不知不覺又寫好長,下面來介紹幾個跟喪禮有關的小知識來結束這一篇
〔參加日本喪禮的服裝〕
若是參加通夜,通常會建議穿深色的衣服即可
男生穿深灰/藍的西裝+白色襯衫,女生則一樣著深色套裝
通常通夜的通知是來得很突然的
如果是穿正式的喪服,會讓人有種「早已預料到死者會死亡」的感覺
因此要盡量避免,只要穿深色服飾即可
學生的話,則是穿制服就好
所以大家應該滿常看到漫畫裡面,學生穿制服參加通夜/告別式的畫面
而參加告別式/喪儀時,則需要穿著正式的喪服
為什麼說是喪服而不是純粹的黑色西裝/裙子呢?
因為參加喪禮的衣服,不宜有花紋、光澤等面料
連鞋子都不應該穿光澤的皮鞋,所以直接去買一套喪禮專用的衣服是最保險的
男生從皮帶、襪子、到鞋子都需要是黑的
女生若穿裙子的話,絲襪也應該要是黑的(連包包也是)
《圖片來源:洋服の青山官網》 |
記得購入時一整套含包包,大概是快兩萬日幣
另外女生出席時,還可以配戴珍珠項鍊跟耳環
當初聽到時覺得很不可思議,畢竟參加喪禮應該不能過度打扮?
但後來才知道,有說法說這是對逝者展現敬意、以及珍珠=眼淚的表現
(也或許是珍珠業者販售的說詞啦⋯⋯跟鑽戒一樣(欸)
〔參加喪禮時應帶的東西〕
《圖片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
・香典:白包,金額於幾千至數萬元不等,上面需寫自己的名字、地址跟金額
香典通常是在通夜或是告別式時拿給舉辦喪禮的親屬
如果是兩者皆有參加,那就在通夜時給就可以
而喪主也應該準備香典 1/3 金額的東西作為回禮
講到ふくさ,西卡還曾經鬧過一個笑話
這種ふくさ其實大創都有賣,我就買了深藍色的
後來才知道,婚禮不可以用這個顏色⋯⋯喪式才可以
紫色似乎婚喪喜慶兼用,推薦大家可以買紫色的
在解釋喪禮的流程時,有一直提到參加者會燒香致意
不過這個燒香,不是我們想像的拿香拜拜的香,而是像下面這樣
《圖片來源:佐藤石材工業》 |
《圖片來源:公益社官網》 |
這個動作重複約三次(會依流派而有所不同)
最後再對燒香台、以及喪主行禮,回座
如果真的要參加,但又不確定做法,建議可以先 Youtube 搜尋看看
讓死者走得很體面、安靜
許多人都說,喪禮其實是辦給活著的人的
我想像日本這樣的喪禮,更能夠用平靜的心去送故人一程
不過我參加的,是規模比較小的喪禮,也有在寺廟舉行的例子
據說小喪禮至寺廟的喪禮,費用大概在 50萬~150萬日幣不等
即使不想增加這樣的經驗太多
不過年齡越長,大概參加的次數也會慢慢地多了起來吧(感慨)
大家都要在還活著有機會的時候,多向身邊的人表達對他們的愛意呦。
0 Comments